委员会和格劳秀斯学会的其他成员在柏林闪电战期间继续工作,不久后,奥地利难民保罗·魏斯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魏斯1907年出生于维也纳一个“融入”或“同化”的犹太家庭(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不是法律的召唤,尤其是“社会立法”,他最终可能会管理家族的醋厂。毫不奇怪,1938年德奥合并以及他自身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让他很快被关押在达豪——一个关押政治犯、共产党员、工会会员及其他类似人员的集中营。
但保罗·韦斯有三个强大的姐姐
他竭尽全力想获得美国签证,但没有成功。1939年8月的一天,一位友善的警官对他说:“韦斯博士,我觉得你最好现在就离开……”不知何故,他又一次来到了英国,就在战争爆发前。在名义上被当作“敌国侨民”短暂拘禁后,他受雇翻译德国空军机组人员的对话。然而,他对法律事务的兴趣并未消退,他开始写作,尤其关注国籍问题以及无国籍人士和难民的困境。
在一本关于英国德国和奥地利难民法律地位的小册子中,他指出,国籍的概念是如何被纳粹种族法所破坏的。这些法律即使没有达到彻底剥夺国籍的程度,也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有效”国 手机号码数据 籍的概念相悖。他很快为英国犹太难民协会撰写了关于纳粹公民身份立法的详细分析,随后又为格劳秀斯学会制定了一套关于国籍和防止无国籍状态的规则。
保罗韦斯于年入籍
恰逢其时,他前往日内瓦为国际难民组织工作。他参加了人权委员会起草《世界人权宣言》的几届会议,并在哈佛大学与曼利·哈德森合作研究国籍问题。1951年,随着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难民署)的成立,他成为该办事处的法律顾问,后来担任法律部门主管,直至1967年退休。在此期间,他在伦敦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国际法中的国籍与无国籍状态》 (伦敦:史蒂文斯父子公司,1956年)的初版。
所有这些只不过是将福斯特和兰伯特置于长期的实践 第六十二条 利益 和学术研究中。曾经,无国籍人和难民受到或多或少相同的待遇,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不受任何国家或政府的保护。这种看法是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国际 马来西亚号码 行动的基础,并短暂地持续到战后时期——联合国 1949 年关于流离失所问题的第一份报告题为《无国籍问题研究》——但在某种她们设法把他带回了 程度上,这种关系出现了分歧,各国决定难民和无国籍人应该在不同的条约制度下分道扬镳(见此处)。